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要求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毕业时达到12项毕业要求,并分解为30个指标点,具体内容见表。
毕业要求 | 编号 | 指标点/能力点 | 指标点/能力点解析 |
1.工程知识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通信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与方法解决通信工程中的设计、仿真、工程实现和运维等复杂工程问题。 | 1.1 |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通信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与方法恰当表述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表述) | 强调用数学化语言表述系统模型,主要是计算特性(如电路特性)、性能(如信号处理算法的性能),以说明可行性和局限性。 |
1.2 | 能够针对系统或单元,运用数学和相关专业知识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或原理方程,并利用恰当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和求解。 (工程问题建模,求解) | 强调建模和求解。特别是对已经用方程、矩阵等数学方法描述出来的问题进行求解,是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应用,一般可通过公共基础课、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作业来支持。 | |
1.3 | 能够将通信专业相关知识用于解决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和综合。 (工程方案比较和综合) | 工程问题特别是复杂工程问题会有多种解决方案。该指标点强调用通信专业相关知识,用于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有别于指标点2.2,属于工程知识范畴。 | |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通信工程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研究,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 2.1 |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等,识别和判断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并正确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的识别、判断和表达) | 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并表述之,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特征,也是工程教育的核心能力。 |
2.2 | 能够应用专业知识领域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研究对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进行论证,并认识到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方案论证与多样性) | 已有科技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需要充分利用。该指标强调通过文献研究获取该资源,并用于工程中。这是科技人员必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 |
2.3 | 能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检索并分析文献资料,从中获得问题的有效分析方法和可行性结论。 (问题分析与结论) | 认证强调有效结论。这里强调理论分析方法和理论上的可行性结论。如果基于模型的理论分析都不可行,则后续方案设计、评估等工作也就不必启动了。 |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确定解决方案,按照特定需求实现系统或模块,能在设计实现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 3.1 | 掌握通信工程中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全流程的方法和相关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需求与约束) | 抽象出需求和约束是制定方案的起点。特别是计算机和开发相关的课程十分强调需求。需求代表方向,如软件技术、微机原理等。与毕业要求2侧重理论模型与分析不同,毕业要求3侧重从工程角度进一步细化。 |
3.2 | 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根据给定指标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通信系统或单元,在设计环节中能够体现创新意识。(方案设计与创新性) | 对复杂系统应采取分而治之策略。要求输出解决方案文档,方案中应明确目标系统和工程被分解成哪些模块和工作,且能够 采用不同的路线和方法、提出改进建议,这是创新性所要求的 | |
3.3 | 在通信领域复杂工程技术方案的设计中,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全面性) | 非技术类制约因素,如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在项目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就需要统筹考虑。 | |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和结合文献研究,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设计候选方案、仿真和实验模拟,分析对比方案的技术性能,理解方案的局限性。 | 4.1 | 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基础实验技能、科学合理的实验系统构建和研究的方法,并能正确使用实验数据处理工具。 (基础实验技能,数据处理手段) | 毕业要求4强调实验,这与毕业要求2侧重理论模型和基于模型的理论分析不同。首先就应该是基于原理与方法来设计实验,并处理实验数据。这需要掌握基础实验技能。 |
4.2 | 理解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中涉及的关键科学原理,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知识,通过文献研究等相关方法,利用通信工程手段,提出研究方案。 (调研,设计) | 工程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结合工程科学知识,先从调研、资料分析入手,进而进行相关方案设计等环节来实现。也就是按照“调研、设计、实施、归纳”的思路开展研究。 | |
4.3 | 运用通信工程原理,构建实验系统,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掌握解决现代信息社会和智能技术的潜在应用所需求的通信工程问题的方法。 (实施,归纳) | 依据所设计的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对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到必要结论是工程师的重要能力体现。这也是按照“调研、设计、实施、归纳”的思路开展研究的后面两个环节。 | |
5.使用现代工具 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设计工具和仿真软件,进行预测与模拟,理解其局限性。 | 5.1 | 基本掌握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常用的现代仪器、设计工具和仿真软件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工具选型) | 能选择合适的工具。选型就要先了解局限性。 |
5.2 | 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选择和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设计工具和仿真软件等,进行设计、开发、评估、管理等环节。 (工具使用) | 可以是具体的软件如Visual Studio、Matlab,也可以是仪器,还可以是Gantt图这种不与特定软件关联的通用方法。 | |
5.3 | 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运用满足需求的现代仪器和工具,预测和模拟通信工程系统的特性和规律,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开发工具+模拟和预测) | 典型的就是计算机仿真,例如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这里关键是要进行预测,这是为什么做模拟。只有预测,才能更好进行毕业要求6、7中所提的评估。 | |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理解和评价通信技术和相关技术的运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够用合理的技术手段降低或避免其不利影响。 | 6.1 | 了解通信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工程影响) | 这些都是复杂工程实践过程中的非技术影响因素,它们与理论模型和求解无关,但是都属于一个完整的复杂工程系统实践所不可或缺的。 |
6.2 | 能够分析和评价通信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能够用合理的技术手段降低或避免其不利影响。 (社会责任) | 承担责任的最好表现就是在系统设计时(体现为解决方案)考虑进去。例如,移动通信需要建立建设大量基站、中继传输网络等基础设施,此时,能源消耗、辐射危害和社会经济之间需要综合考虑。 |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7.1 | 能够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认识和理解通信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理解) | 作为工程类专业学生,不是专门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要首先能够理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7.2 | 能够在工程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考虑其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的影响,并能够对影响进行初步评价。(评估) | 资源和能量消耗/可持续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领域相关的绿色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开发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核算都有助于该点达成。 | |
8.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通信工程实践中理解和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1 | 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解作为工程师个体与所在单位或组织的关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在面临多方矛盾和冲突时合理选择。 (社会责任) | 能了解历史,认知自己,判断问题,做出决策。最好的表现就是在面临矛盾、冲突、争议问题时能做出合理的选择。而这些问题在实际系统解决方案设计时经常能有所体现。需要结合工程伦理。 |
8.2 | 能够在通信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自觉履行自身职责。 (职业道德和规范) | 基本素质和行为规范包括沟通方式、知识产权(专利、代码、数据等)和保密约定、对自己岗位的职责履行、请假规定、写大论文中的不抄袭等。可以参考企业员工手册。对这一点的支持主要靠通识教育课和实践环节课程。 | |
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并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 9.1 | 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在多学科背景下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多学科性和团队意识) | 体育、军训和偏向实践性质的课程设计、大作业是培育团队精神和沟通交流的主要支撑。 |
9.2 |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下,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并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以及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团队工作的实施。 (角色担当) | 理解关系、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参与工作的重要前提,协作完成任务是最终目的。结合前面制定解决方案时技术上的分解,团队所有成员发挥各自作用是自然的要求。 | |
10.沟通 能够就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0.1 | 能够归纳总结实验、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成果,并撰写专业的报告或设计文稿,并采用业界通用的公式、符号、图表等方式进行严谨的专业化表述。 (专业表述) | 撰写技术类报告是必须,发表报告也是重要的沟通形式。但作为专业人士,要求这里的报告应采用业界通行的公式符号、图表等方式进行严谨的专业化表述,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
10.2 | 能在公开场合就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宣讲,并能与专业和非专业听众交流,能清晰理解和回答问题。 (交流与沟通) | 与10.1侧重书面交流不同,这里强调口头交流。 | |
10.3 | 掌握一门外语,对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有基本理解,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表述己方观点和方案。 (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 实际中的团队多是多学科的。今天的工程师应具备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意识和初步能力,例如能用英语表述自己的观点。 | |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11.1 | 理解并掌握复杂工程实践的成本核算原理,能够对复杂工程实践活动中涉及的多个学科的材料、人工、设备投入进行初步核算。 (成本核算) | 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的内容很多,基本的管理和成本核算是起点和必须。例如做硬件的器件成本、做软件的人工成本等。 |
11.2 |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经济决策与优化方法,并在方案制定和开发实施中体现出节约原则。 (工程优化) | 在成本模型知悉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做优化。 | |
12.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具有基于职业发展需求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12.1 | 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理解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知识的发展规律,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意识和动力) | 解决想不想学的问题。能够理解这个社会变化很快、不学习就落后,算是对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 |
12.2 | 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总结与综述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避免习惯性干扰的能力等。 (学习能力) | 解决能不能学的问题,主要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实际中多是通过课程设计等大作业中自然隐含的自学要求来体现。 |
专业毕业要求能够对培养目标进行全面支撑,具体支撑关系见表。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 |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
1. 工程知识 |
| √ |
|
|
|
2. 问题分析 |
| √ |
| √ | √ |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 | √ |
| √ |
4. 研究 |
| √ |
|
| √ |
5. 使用现代工具 |
| √ |
|
|
|
6. 工程与社会 | √ |
|
| √ |
|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 |
|
| √ |
|
8. 职业规范 | √ |
| √ |
|
|
9. 个人和团队 | √ |
| √ |
|
|
10. 沟通 | √ |
| √ |
|
|
11. 项目管理 |
|
| √ | √ |
|
12. 终身学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