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拥有本学科的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注重立德树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地处国际化都市上海。所有硕、博士导师均拥有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其中包括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IET Fellow、上海启明星、欧盟居里学者、浦江人才、扬帆计划人才、同济青年百人B岗等高端人才。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科技部支撑计划、863重大专项等高水平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丰硕,至今已获得9项省部级奖,其中一等奖6项。
本学科聚焦智能交通、轨道交通通信和信息处理及通信领域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等,研究方向特色鲜明。
(1)在汽车和智能交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通信与信息处理研究。依托国家2011计划“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和“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学科主持了车联网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及03国家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牵头规划建设了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V2X系统,制订相关国家标准等;学科开展了大量国际合作,承担欧盟、硅谷基金等一系列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应用于华为、上汽等企业,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在轨道交通通信信号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本学科拥有国内唯一“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计算机联锁检测站”等研究基地,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铁道部列控系统关键技术等高水平科研项目;建立了国内唯一的列控系统安全验证平台;首次在国内建立安全计算理论和方法等一批标志性成果;主持和参与制定领域10余项国家标准;国内领先的多项成果应用于中车集团、卡斯柯等国内著名企业;分获上海市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3)在通信基础理论及应用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研究5G移动通信理论及构架,并建立了测试平台;发起首届EAI机器学习与智能通信国际会议;参与制定基于Polar Code(短码)的5G国际标准,多项专利技术被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采纳;提出阵列偶思想并引领信道编码方向长期发展;基于磁通信研发“深穿透通信”和室内定位技术,服务于交通隧道和地下工程;研究成果分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近3年来,我系硕、博士研究生研究成果卓著。在IEEE Trans.,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近百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含高被引论文),参加国际顶级学术会议40余人次,国家发明专利近40项,在国际/国内竞赛中获奖百余人次。
学科在国内外科研与教育合作广泛,双学位合作高校包括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法国巴黎高科、德国慕尼黑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等,每年均有硕、博士研究生赴国外境外高校进行学术访问交流;国内合作的知名企业包括华为、中兴、上汽集团、申通集团、铁科研等。
本学科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去向包括国内外著名通信与电子企业,如华为、中兴通讯、高通等;著名IT企业,如腾迅、阿里、微软、eBay等,以及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
2021年同济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博士招生相关信息
学位 | 研究方向 | 导师(按姓氏笔划) |
学术型博士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 专业型博士 (电子与通信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 | 智能网智能网联汽车通信理论及应用 | 王平、王超、王睿、王俊元、刘儿兀、刘富强、桂任舟、胡宗福、林林、徐中伟、赵晓群、郭爱煌、黄新林、葛万成、虞 翊、薛小平 |
智能信号感知与信息处理 | ||
高铁/轨道交通可靠通信理论与应用 | ||
学术型硕士(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专业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 | 智能网智能网联汽车通信理论及应用 | 王 平、王 超、王 睿、王俊元、王新红、刘儿兀、刘富强、李志鹏、宋春林、吴 霞、林 林、徐 娟、胡宗福、徐中伟、桂任舟、赵晓群、郭爱煌、黄新林、葛万成、薛小平 |
智能信号感知与信息处理 | ||
高铁/轨道交通可靠通信理论与应用 | ||
硕士(中德) |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专硕) | 葛万成等 |
详细的导师信息请访问:comm.tongji.edu.cn。
博士研究生采用审核制方式招生,硕士研究生应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学科组织的复试。招生政策及相关信息请访问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网站: http://yz.tongji.edu.cn。
热忱欢迎国内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硕、博士研究生。
欢迎垂询,联系电话:021-69589224。